中国文明网总站联盟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德润瑞安>正文
郑超豪的三个“慈善代码”
来源:瑞安文明网发布时间:2018-07-13 08:58:00编辑:李洋洋

郑超豪

  “一个人的力量很单薄,当这个‘一’支撑起无数个人,便会产生无穷尽爱的力量。”这是郑超豪的工作笔记上的一句话。

  从2005年以来,郑超豪已经发起创立了10个民间慈善基金,资金总额逾2000万元,帮扶奖励对象超过2万人次。他相继获得温州市首届慈善大使、浙江省慈善奖等荣誉。他的身上有很多“慈善代码”,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慈善行动,带动社会力量参与慈善事业。

  代码一:草根慈善

  成立10个民间慈善基金

  郑超豪牵头成立10个民间慈善基金的故事要从2005年说起。当年,他成立了陶山教育基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陶山籍学生以及陶山片区师德优良、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和校长。从此,他走上了“草根慈善”之路。

  2008年,郑超豪的母亲去世。他和兄弟姐妹简办丧事,凑了近10万元,以母亲的名义成立“华鑫道德基金”,主要用于开展道德示范家庭评选,每年评选15户道德示范家庭,至今已经评出150多户。

  2010年,他和妻子成立了诚济关爱护士基金,让更多人理解护士的工作。女儿参加工作的第一份工资就捐献给这个基金。

  2011年,他在“华鑫道德基金”中加入父亲郑明的慈善力量,将基金提升为“郑明陈华鑫诚信道德基金”,奖励我市的道德示范家庭、道德模范个人、诚信道德示范经营户以及新居民道德模范等。该基金成立以后,已奖励我市近千个道德示范家庭及个人。

  他的慈善事业越做越大。在他的带动下,陶南女婿济困敬老奖优基金等慈善基金先后创立。截至目前,他创办的“草根基金”已有10个,目前这10个基金资金总额已经突破2000万元,帮扶奖励对象超过2万人次。

  代码二:诚志基金

  从“给”到“借”让爱心薪火相传

  在从事慈善事业的过程中,郑超豪发现一些贫困学生受到捐助后,因为家庭隐私被公示,心理压力很大,“放下了经济包袱,却背上了精神包袱。”郑超豪再次思考:“能不能创立一个基金,真正起到助学解困的目的”。

  2007年8月,在他的牵头下,华峰集团出资1000万元,成立华峰诚志助学基金。该基金不再公示学生家庭隐私,学生接受资助时会签订一份诚信协议:在领到第一笔资助款后的8年时间里,当有经济能力时,分批或一次性将助学金返还到助学基金。郑超豪将这一基金取名“诚志”,寓意为既要诚信又要励志。这个要求“回报”的助学基金,实现了助学模式从“给”到“借”的转变。

  现在,这个基金已经运行快11年了,每年都有100名大学生接受资助,单笔金额5000元,至今已经有30多位学生陆续还款。

  郑超豪说,成立该基金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讲诚信,也希望有条件的学生成为捐赠者,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代码三:崇德事业

  发展“崇德”帮助精神贫困者

  郑超豪退居二线后,将精力转移到“崇德事业”中。这里凝聚了他的慈善精神。

  崇德书院是“崇德事业”的重要部分。该书院是具有公益性质的道德品行培训机构,培训对象是各级党员干部、医务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企业家等人员,以及社区矫正人员和康复对象等。崇德书院的日常教学及费用均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自2013年12月创办以来,共举办孝德培训班219期,参训人员达14036人,人员来自温州、丽水、绍兴等地,甚至不乏黑龙江、河南、江西、青海等省。

  此外,他还创办了崇德慈爱站、崇德互助义工队、崇德文工团、崇德诚善农场、崇德共享基金等。一系列慈善事业让他的工作劲头越来越足。他说:“除了帮扶贫困人员,我们也关注那些物质富足但是精神贫穷者。”

  现在,他考虑更多的是慈善带来的社会效果,希望通过自己的慈善行动,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慈善事业。

© 2015-2022 瑞安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浙ICP备第030140号
网络技术支持:温州网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