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联盟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德润瑞安>正文
他用“和气来”传承经典
来源:瑞安日报发布时间:2018-09-13 09:40:00编辑:李洋洋

图片来源:瑞安日报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瑞安有个小有名气的读书会,名叫“和气来公益读书会”,既有成人读经(经典)班,也有儿童读经课,因材施教,其核心都是通过读经,让人们理解人生的道理,进而指导生活实践。

 

  这样文绉绉的一个读书会,很难和一个工科男联系在一块儿吧?1979年出生的苏志彩毕业于浙江大学仪器系,业余时间潜心研读《论语》,每读一次都会做读书笔记,不断整理、思考,时间一长,就慢慢“读出了味道”。2006年,苏志彩辞去工作,转向从事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事,于2008年创办了“和气来读书会”。(记者 李心如)

 

  创办读书会

  从家庭诵读到“招收”学员

 

  苏志彩创办的和气来读书会,目前在温州、瑞安两地开班,今年2月该读书会正式注册成为公益读书会。据统计,自2008年读书会创办以来,已有上千人听过课,听课半年以上的老学员超500人。有意思的是,老学员中,与苏志彩同族的“苏家人”就有30多人。

 

  起初,家里人并不赞成苏志彩辞职创办读书会。读书会刚成立时,只开设成人读经班,由于反响不错,学员越来越多。一年后开设了儿童读经课,一些亲朋好友就把自己的孩子送过来,参加学习。

 

  诗书传家,苏志彩说,家族中有十几个表亲都是爱读经典的“同道中人”,因此家庭聚会常常是在教室里。大家每周聚一两次,感情也愈显深厚。由于志同道合,血缘关系延伸至良师益友。

 

  爷爷的座右铭

  苏家兄弟自小受教

 

  苏志彩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父亲苏德祥是教师,而说起对兄弟姐妹的言传身教,苏志彩念念不忘的是爷爷房间里的一块匾额。

 

  爷爷年轻时,是平阳坑大坑村为数不多上过私塾的人,后来被发展成为中共地下党员,为革命事业做贡献。在当时,地下党员的身份是隐蔽的,爷爷的公开身份是保长,新中国成立后受到当地一些群众的误解。“爷爷面对误解,无怨无悔。”苏志彩说。

 

  苏志彩读小学时,兄弟姐妹和爷爷住在一起。爷爷房间正中的位置挂着一块很大的匾,上面写着“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子孙必读书”。那是爷爷特地找人做的,既是鼓励自己,也是勉励子孙。

 

  “这是爷爷的座右铭,前一句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后一句教育我们如何做事。”苏志彩说,爷爷一直也是这样做的。因为革命时期身份特殊,新中国成立后,因各种原因,爷爷失去了很多,但他一直兢兢业业干好自己的事情,并教育子女不要埋怨别人,要做好自己。

 

  也是因为爷爷的这个训示,苏志彩几个兄弟在学业上一个都没有落下,全都考上了瑞安中学。“爷爷的训示不止于此,临终前,他将父亲叫到床前,嘱咐:一、努力奋斗,一心为人民;二、清白做人,不见钱眼开;三、艰苦朴素,勤俭办事业;四、团结互助,心中有他人;五、相信科学,学习再学习。”苏志彩说。

 

  修订家训诵读论语

  家训成了不成文的规矩

 

  2008年,苏志彩参与了瑞安苏氏族谱的修订,了解到浙南苏氏的家训,洋洋洒洒近千字,教导子孙为人处世。

 

  2017年年底,为了更好地在生活中传承家风家训,传承传统文化,兄弟几人依照苏氏族谱中的家训,结合爷爷的训示、传统经典文化思想、新时代的生活,制作了新的家训,并交给父亲审阅修改:“凡为子孙,谨遵家训。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兄弟和睦,夫妻恩爱,家和万事兴。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学会感恩,勇于担当。家庭教育,经典学习应列第一;世代相续,笃修仁德始能传家。金带紫袍,知是灯前苦励;勤奋节俭,方为持家有道。游戏消遣,切勿贪恋成瘾;光阴迅速,莫教岁月蹉跎。谨言慎行,知礼好乐,福在其中,家族昌隆。”

 

  今年正月的家庭聚餐,苏家在平阳坑的老家庭院里,办了一场不一样的家庭聚餐。餐前,大家先一起诵读《论语》一小时,又诵读了新的家训,听苏志彩为大家解读新的家训,而后又听父亲苏德祥的总结,最后才共同进餐。

 

  “这样的家庭氛围,才是我心向往之的。”苏志彩说,今年正月,几个兄弟、表兄弟在和气来茶馆会餐,宴席上吟诵诗词、聊聊经典学习,互相鼓励,相互督促,苏志彩也现场写了一首诗《戊戌家宴呈亲友》:

和气山川满,春光物候新。

莫忧一夕醉,且尽五年陈。

经典兴家业,诗书养我身。

相期从今夜,努力共吟呻。

© 2015-2022 瑞安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浙ICP备第030140号
网络技术支持:温州网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