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联盟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领导动态>正文
陈胜峰在省示范文明城市复评汇报会上的讲话
来源:瑞安文明网发布时间:2015-09-21编辑:李洋洋

  2015瑞安是浙江省重要现代工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温州大都市区南翼中心城市,陆域面积134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3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23万人。近五年来,我们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城市创建良性互动,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1%,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9.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8%,出口总额年均增长5%,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4%、14.7%。

  在历届党委、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上,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文明委的工作部署,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打造品质之城、建设幸福瑞安”的重要举措,不断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品位,先后获得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法治县(市)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等国家级荣誉6项,浙江省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等省级荣誉42项。2003年成为首批跨入浙江省文明城市行列的县(市),2011年荣获浙江省示范文明城市称号,2014年底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开启了瑞安文明创建工作新篇章。

  (一)强化组织领导,创建工作机制和载体不断完善。坚持抓人促事,加强行政推动和宣传发动,形成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一是完善常态化的创建领导机制。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市长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创建办、11个专项指导组,由市委常委、副市长担任各专项指导组组长,实行目标化管理,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四套班子合力抓”的创建领导机制。抽调部门、镇街业务骨干到创建办集中办公,并专门增加人员编制承接创建相关工作。市委常委会定期研究文明创建工作,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浙江省示范文明城市复评工作要求,制定下发了文明创建工作责任分解表。二是完善联动式的创建结合机制。把文明创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城市日常管理有机结合,分阶段开展各有特色的创建活动,2011年开展“五创一建”活动,2013年开展“六城六市”联创活动。今年开展了文明创建百日攻坚行动,紧盯薄弱环节,以市区为重点,深入开展城乡环境整治、交通秩序优化、基础设施改善、人文环境提升、公共安全保障“五大行动”,全面落实25项攻坚任务,有效解决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共关系、市场规范、窗口服务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三是完善全过程的创建督考机制。按照“督查—反馈—整改—再督查”的思路,由创建办牵头,加强与责任单位的沟通协调、督促指导,全面开展日常督查,全面查找尚未达标的指标项目,对照标准,限期整改。充分发挥考绩指挥棒的作用,把文明创建纳入对镇街和部门的年度综合考绩,真督真考、奖惩分明,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基础建设,城市功能和品位不断提升。坚持以大建设促进城市功能大提升,全力打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和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一是高品位推进城市区块建设。全力推进城市扩容提质、有机更新,加快瑞祥新区等四大新区块建设,完成玉海文化游览区、滨江三期旧城等旧团块改造,彰显“山水瑞安、文化名城、时尚都市”为特质的城市个性魅力,城市化发展水平在温州各县市领先,建成区面积朝一百平方公里迈进,城市人口突破百万,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百强县中游。二是高标准推进配套设施建设。坚持公共消费型基础设施先行,重点工程投资从2010年的35亿元增至2014年的105亿元,统筹推进交通道路、污水收集处理、垃圾收集处理、城乡供水、排水排涝、能源保障等6张大网建设。实施“三高速、四国道、五路东进垦区”计划,交通重点工程投资年均增长25%,飞云江上从“十年建一桥”到“一年开建四桥”,11个省重点交通项目在建,总数居温州首位。实施污水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跨步跑”,3座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4座完成主体工程,污水日收集处理能力实现倍增;建成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和49座垃圾中转站,基本建立垃圾“村收、镇运、市处理”的运行模式。实施防洪排涝综合整治,飞云江综合治理列入国家独流入海项目,基本实现城市中心区防洪闭合圈,防洪标准达50年一遇。实施居民饮水安全工程,构建城镇供水7张网,基本实现城乡优质供水全覆盖。三是高水平推进民生事业建设。实施“破七难惠民生”行动,着力破解出行难,连续多年将治堵列为一号民生实事工程,智能交通城市建设列为全国试点。着力破解住房难,建成城镇保障房4501套。着力破解上好学难,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创建率达77.4%,创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着力破解食品安全保障难,创成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市。着力破解文化设施保障难,图书馆晋升为国家一级馆,博物馆和游泳馆开馆,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居温州首位,被评为省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市。着力破解养老服务难,改造提升敬老院25家,建成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189家。

  (三)强化综合整治,城市面貌和环境不断改善。坚持标本兼治,全力打好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场秩序、违法建筑、社会治安“五大整治”攻坚战,平原河网主要污染物浓度连续三年下降,飞云江水质稳居全省八大水系前茅,“四边三化”考核综合排名连续两年居温州A类9个县(市、区)第一,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2%以上,“十二五”规划节能减排指标完成良好。一是狠抓环境卫生整治。强力推进“五水共治”,率全国之先成立县级治水检察工作室,募集社会捐资1.4亿元,塘下镇环保协会获得2014全国水环保公益人物奖;整治垃圾河151条、黑臭河88条,完成农村污水全面治理88个村、扩面改造40个村;建成电镀园区,加快印染园区建设,推进污染产业出城入园、集中治理。强力推进“四边三化”,建立市场化保洁机制,建成区内主道路保洁实行“五无五净”;每年安排800万元经费,参照市政道路标准对高速公路、104国道等重点路段进行清扫。建成公园57座,完成绿化10.9万亩,创成国家级生态镇1个、省级生态镇街14个,被评为全省平原绿化工作先进市。打造“温州一家人”等美丽乡村精品线5条、精品村37个,塘下陈岙村美丽乡村建设得到省委夏宝龙书记高度赞赏和李强省长批示肯定。二是狠抓交通秩序整治。坚持疏堵结合,打卡口、严管理、强公交,群众交通出行满意度逐年上升。近三年完成卡口改造14个,打通断头路11条,建成城市主干道7条、开工6条。深入开展道路交通“纠违治危”专项行动,整治交通乱点31处、事故多发点段411处;严查酒驾等重点违法行为,严管营运大型车辆驾驶人等重点人员;近年来,累计打击处置“四小车”17411辆、黑车271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新增公交站点37个、公交线路9条;建成公共自行车站点80个、自行车道8.7公里,投放公共自行车2500辆,单车日均周转率7.2,居温州首位、全国前列,公共交通等行业多次获省级表彰。三是狠抓市场秩序整治。推进放心市场建设,改造农贸市场26家,其中二星级以上市场10家,省文明示范农贸市场11家。完善市场检测、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等制度,建成全省一流的县级食品检验检测中心,涵盖23个食品大类、611个检测项目。制定《建城区农贸市场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对市场秩序、周边秩序、流动摊贩实行常态化管理。四是狠抓违法建筑整治。强力推进“三改一拆”行动,强化机制控违,制定实施《新建违法建筑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对新建违建、典型违建、党员干部违建,做到“四个第一”(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制止、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拆除),近三年完成拆违898万平方米,有效消化存量、杜绝增量。强化拆改结合,率全省之先启动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实施“三旧”改造950万平方米,完成11处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低效用地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园979亩,全省水利系统三改一拆、温州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现场会在瑞安召开,创成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五是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平安瑞安创建,全面推进平安镇街、平安村居等基层创安和平安细胞工程建设,大力开展消防安全整治攻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镇街维稳应急体系建设、食品安全监管和治安乱点整治等行动,安全事故发生起数、刑事发案量、信访总数持续下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测评连续位居温州同类县(市、区)首位,实现平安建设“五连创”。

  (四)强化宣传教育,市民素质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坚持把提高市民素质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根本任务,实施三大工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实施道德示范引领工程。完善“发现最美、宣传最美、关爱最美”的体制机制,打造“最美瑞安人”宣传品牌栏目,开设新媒体“最美瑞安人——网络寻访”活动专题和征集专区,先后推出新闻媒体《瑞安好人》和《德润瑞安》专栏300余期。充分挖掘群众身边典型,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四届共40名、最美瑞安人95名、感动瑞安十大人物10名,4人入选中国好人榜,6人入选浙江好人榜,“最美教师”胡小丽被评为浙江省道德模范。探索形成“最美瑞安人”关爱机制,制定实施《瑞安市道德模范优惠待遇政策规定》,在温州市首推道德模范创业贷款工程,设立300万元道德关爱基金。二是实施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工程。创新未成年人德育特色品牌,建立全员德育导师制和多元评价制,总结推广“弟子规”文明礼仪教育、德育星卡制、暑期快乐营、社区四点半学校等好做法好经验。推进“春泥计划1+X”实施工作,创成市级示范社区15个,整合提升乡村学校少年宫20所,设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与社会实践基地42个,被评为全省“春泥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市。实施“小学生放学后托管服务”为民办实事工程,学生托管参与率达到33%。实施“春雨润苗”心理关爱行动,组建市级心理辅导站5个、社区辅导室41个。三是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开展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活动,建成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定期发布诚信“红黑榜”,已评选诚信先进单位37家、先进个人30名,华峰集团被中央文明委列为“诚敬做产品”创建试点,瑞安被列为温州信用建设示范县;开展“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用水”暨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在媒体宣传、社会宣传等方面持续加大公益广告投入力度,推出一系列媒体专栏节目。实施传统文化五进工程,在温州率先成立传统文化促进会,连续举办公民道德教育公益论坛、教育系统崇德大讲坛,创建崇德书院,设立崇德慈爱站,传播社会正能量。

  (五)强化基层创建,文明细胞和民风建设不断强化。坚持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切实抓好基层文明创建工作。一是着力打造文明特色品牌。深化特色文明村创建,以“一村一品”为原则,采用“项目化结对、特色化创建、订单式服务”等方式,成功打造一批孝德文化、春泥计划、美丽乡村等方面的样板。2010年以来,共组织301个文明单位与224个文明村结对共建,落实创建资金1000多万元,被评为全省“双万结对、共建文明”活动先进单位。深化幸福社区创建,以城市社区为重点,以“五感五型”为内容,通过试点推广、示范引领,创成五星级幸福社区1个、四星级7个、三星级7个。二是着力开展文明细胞创建。深化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服务示范点、道德讲堂等创建工作,加强动态化管理,修订完善管理办法和测评体系,出台“两细则一办法”(即文明单位考评细则、窗口单位文明服务规范化建设考评细则和文明单位信息报送办法),创新“5+X”模式,创成全国文明单位1个、文明镇1个、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单位22个、文明镇1个、文明村12个、文明社区8个;温州市级文明单位81个、文明镇3个、文明村142个、文明服务示范点20个、文明旅游风景区4个。三是着力培育文明新风。大力开展家风民风建设活动、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等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打造向善和美的群众精神家园;建成道德讲堂总堂1家、分堂126家,被评为全省乡风评议先进市。大力倡导学雷锋志愿服务等行动,每年安排志愿服务专项经费10万元。实施“爱心营养午餐”计划、“守护天使•预防儿童走失”等服务项目,培育“黑眼睛”“爱心顺风车”“星儿爱心服务社”等一批特色志愿服务组织,目前已有志愿服务队伍130余支,注册志愿者达22000余人。

  (六)强化改革创新,法治与政务环境不断优化。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一是推进法治建设。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法治瑞安建设的决定》,行政诉讼败诉率连续三年下降。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在全省率先推行行政处罚结果网上公开。率温州之先建立市政府与市政协领导班子协商制度。坚持以责促廉,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在温州率先实现“四本预算”上人大会,推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二是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深入实施“四单一网”改革,推行四级联网联批,加大简政放权改革,优化削减11类20项中介事项,精简62.2%的行政权力事项,下放事权111项,推行重大项目全程无偿协办、窗口办事无休日、商事登记“多证合一”等制度,实现基建类市镇同权审批、企业类多证联办、公共服务类就近便民。三是推进为民服务平台建设。设立81890社会服务中心,并设立社区服务站,服务范围涵盖23大类、162小类,年均办件量达3.1万件,生活服务类满意率达98%以上。畅通瑞网议事厅网络问政、12345市长热线、党代表纳言、电视台“直击焦点”、局长在线广播热线、人大政协热点查摆等六路民意“直通车”,形成立体式的民意表达“快速交通”,瑞网议事厅被评为全省唯一的全国网友留言办理先进单位。

  虽然我市文明创建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省示范文明城市这块牌子,既是对瑞安过去工作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对今后工作的激励和鞭策。我们将以这次复评为新起点,认真落实复评组的指导意见,坚持真创、实创、持续创,将省示范文明城市这块牌子擦亮举高,不断巩固和扩大文明创建成果。

© 2015-2022 瑞安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浙ICP备第030140号
网络技术支持:温州网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