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联盟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播报>正文
瑞安:听“最美文化礼堂人”建设文化礼堂的故事
来源:瑞安文明网发布时间:2017-04-21 09:48:00编辑:李洋洋

  近年来,文化礼堂建设在我市大力推进,其背后凝结着一批人的智慧和心血。他们为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出谋划策,给文化礼堂建设留下了一个个鲜活感人的故事。

  张成权和王晓霞便是众多“最美文化礼堂人”中的代表。在瑞安市建设第一批文化礼堂时,他们“摸着石头过河”,为礼堂建设提供了经验和样板。今天,让我们来一起分享他们建设文化礼堂的故事。

张成权介绍溪坦村文化礼堂的书画展览厅

  张成权:把梅源文化融入礼堂建设

  4月20日午饭后,伴着融融暖意,林川镇溪坦村文化礼堂里,下棋声、欢笑声、鼓词声,声声入耳。古香古色的建筑风格、二十四孝图的展陈、仿古庭院式的文化长廊……这个由王氏宗祠改建而成的文化礼堂无不透着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

  作为瑞安市首批文化礼堂试点单位,溪坦村文化礼堂占地2200平方米,2013年5月建成开馆后,成为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阵地,也成为瑞安市文化礼堂建设样板。2014年12月,该礼堂被评为温州市第一批精品文化礼堂。这一切,都离不开“总干事”张成权的付出。

  今年换届刚刚卸任村委会副主任的张成权,是土生土长的溪坦村人。在任上时,他主管村文化建设工作。工作中,他发现溪坦村王氏自北宋至明清以来,学风鼎盛、人才辈出,并形成了“梅源文化”。

  在陆续搜集“梅源文化”资料的过程中,张成权逐渐萌生了一个想法:打造文化阵地和窗口,让更多村民了解历史,使文化重放光彩。不久后,市里传来要打造文化礼堂的消息,这正和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溪坦村人多地少,村集体土地有限,把王氏宗祠打造成文化礼堂是最好的选择。然而,当时村民对文化礼堂完全没有概念,加上王氏宗祠不仅是王氏唯一的宗祠,还是拥有300多年历史的文保单位,如何说服占全村人口70%的庞大家族改建宗祠,是张成权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张成权不厌其烦地拿着“梅源文化”资料和王氏族谱,找王氏家族中较有威望的人谈心,凭三寸不烂之舌不断苦口婆心地劝说,礼堂建设总算提上日程。由于没有样板参照,毫无经验的张成权等人每做一个设计都需要反复构思,加班加点成了常事。

  开辟一条小道,把文化礼堂和文化中心连为一体;打造梅源讲堂、书画展示厅、图书室……在文化礼堂标配的“二堂五廊六室”内,梅源文化处处彰显。“原来我们还有这么美丽的红枫古道”“原来我们的先祖王开祖的理学作品还被收集到《四库全书》”……闲言冷语少了,赞美声多了,张成权欣慰地舒了一口气。

  “文化礼堂是外在形式,精神家园才是内在本质。”张成权说,“建成”容易“用好”难,如何让文化礼堂集聚“人气”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在张成权的组织号召下,村里组建了文化礼堂文艺兴趣队,成立了梅源书画社,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民俗活动、文艺演出和特色主题活动,丰富村民业余生活。

  文化活动单靠送文化下乡,容易使村民成为看前热闹看后冷清的“看客”;单靠村里的演出队伍,太过于自娱自乐、难上档次。去年3月,张成权动员文化礼堂志愿者、党员志愿者、企业家等,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组成溪坦文化礼堂“东方红慈善义工服务队”,开展了把关爱送给留守老人、儿童的“温暖工程”和文化礼堂走亲等系列活动,深受村民欢迎。

  阳光透进文化礼堂,年轻小伙念着文化礼堂展板上溪坦村先辈的诗词,站在一旁的张成权嘴角不禁微微上扬。

王晓霞在项岙村文化礼堂介绍专题展厅布展情况

  王晓霞:打造“一村一品”的“礼堂专家”

  “晓霞姐,你又来看看啦。”20日上午,仙降街道项岙村60来岁的项老伯在该村文化礼堂遇见一名熟人。这位“熟人”四十多岁模样,衣着朴素,有趣的是,无论自己年纪如何,见到她,都会尊称她一声“晓霞姐”。

  这位“晓霞姐”,便是仙降街道文化站站长王晓霞,也是该街道6个文化礼堂的“总设计师”。2013年前后,全省各地文化礼堂建设如火如荼,听说我市也要建设文化礼堂,王晓霞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将农村文化礼堂打造成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阵地、村民的“精神家园”。

  2013年,林光村启动文化礼堂建设,这是我市第一批文化礼堂之一,也是仙降街道第一家文化礼堂。建设初期,王晓霞首先要做的便是取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文化礼堂是什么东西?能赚钱吗?”“建设文化礼堂有什么好处?”面对村民的质疑,王晓霞急在心里。她利用业余时间走村入户,不厌其烦地挨家挨户宣传,使村民对文化礼堂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王晓霞边摸索边打造,不断积累经验。最让她费心的是收集、整理村里各类荣誉榜,有些村民低调不愿上荣誉榜,有些村民则为没有上而颇有说辞,王晓霞只得挨个做思想工作。

  “文化礼堂一定要接地气,‘一村一品’才能引起共鸣。”王晓霞心想。于是,她有空就到村里与老人闲话家常,留心了解、挖掘每个村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文化品牌。她把仙降鞋业融入林光村文化礼堂,在文化长廊打造鞋业文化展板。让她痛心的是,墙体建好后一周便遇上台风,看着台风过后东倒西歪的展板,她只得从头来过。

  去年10月,项岙村文化礼堂开馆,这个融入了该村“草席文化”和瑞安童谣的文化礼堂吸引了不少民俗爱好者参观。如今仙降街道已有6家文化礼堂,它们各有特色,如台头村的文化礼堂设置了象山书院,前林、后林村文化礼堂申报“高腔”非遗……王晓霞直言“为金点子想破了头”。

  一手筹备礼堂建设,王晓霞这个曾经的“门外汉”变成了家喻户晓的“礼堂专家”。最是文化能致远,作为文化礼堂的“总干事”,王晓霞心里清楚——文化扶贫对于乡亲们极其重要,于是她又当起了文化礼堂各类活动的“总策划”和“总导演”。她还利用街道文化站下属综合艺术团与社会民间团队文化志愿者,将非遗文化高腔、卖技,还有歌舞、快板、三句半、小品、相声等搬上舞台,形成别具一格的农村特色文化格局。

  在王晓霞的努力下,仙降街道的文化礼堂已成了当地村民读书看报、休闲娱乐的新去处,好风气逐渐在村里浓了起来。

© 2015-2022 瑞安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浙ICP备第030140号
网络技术支持:温州网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