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发现,城区从事环卫保洁的车辆和工人换上了整齐的“新装”;你是否发现,路面上多了不少“高大上”的保洁车、机扫车、抑尘车;你是否发现,近两个月来,瑞城的大街小巷变得干净整洁了……这些改变,正是瑞安市推行“一把扫帚扫到底”环卫管理体制改革(以下简称“一把扫帚”改革)取得的成效。
据了解,“一把扫帚”改革是2017年瑞安市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也是打造“至美瑞安”实现“全域美丽”的前哨站。2018年,瑞安市投入2.4亿元实施“一把扫帚”改革,将农村环卫纳入统一保洁范围,从原本的多头分包保洁转变为统一打包保洁,2018年2月起,先后在马屿、曹村、高楼、湖岭等镇进场运行,市区于6月1日正式进场。截至目前,除塘下镇、陶山镇和桐浦镇外,瑞安市所有乡镇、街道已全面实施。
城乡保洁“一体化”
“一把扫帚”扫进乡村道路
高压养护车
抑尘车
每天早上8时许,马屿镇老56省道上总会响起洒水车的提示音乐,看到路边有行人,司机还会暂停喷水,待行人通过后继续缓缓前行。
“以前只在市区见过洒水车,如今连乡村道路都赶潮流了,真好!”家住老56省道边的黄女士说,每天有洒水车强力冲洗,路上砂石、泥土少了,车子开过不再尘土飞扬,家里地板、门窗也干净了。
她告诉记者,以前村子里没有专业人员打扫卫生,公路两边的沟渠里都是垃圾,垃圾堆放点没有及时清运,一到夏天,臭气熏天,蚊蝇飞舞。如今,家门口的道路上除了洒水车,还经常看到穿着保洁服装的专职环卫工人开着环卫小车打扫路面、清运垃圾,村庄环境卫生上了大台阶。
黄女士口中的可喜变化,是我市正在实施的“一把扫帚”改革的一个缩影,农村环境卫生从“无人管、管不全”进入“专人管、全面管”模式。
据了解,“一把扫帚”环卫管理体制,即建立道路(公路)保洁、河道保洁、公园绿化保洁、垃圾清运、乱堆乱放整治、公厕保洁与管理、小广告清理、绿化带清理、交通护栏清洗、隧道清洗、桥梁伸缩缝清洗、公交候车亭清洗等在内的一体化环卫作业体系。
“以前只在市区推行市场化环卫保洁,乡村保洁由各地自行安排,由于缺乏专业人员和设备,再加上管理不到位,农村保洁成了影响村容村貌的‘痛点’。”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一把扫帚”改革后,将农村保洁也纳入其中,全市整合为若干标段,按标段实行保洁服务外包,全面实行市场化运作,有效解决全市农村环境“脏乱差”突出问题,实现全域常态化管理,提升全市城乡环境整体水平。
环境卫生“一家管”
破解“九龙治水”尴尬局面
护栏清洗车
小型清扫车
清晨4时,市区瑞湖路上过往车辆还很少,写着“玉禾田”字样的机扫车、洒水车等保洁车辆驶向路面;穿着橙色马甲的环卫工人带上工具,前往各自责任区,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路面垃圾、绿化带杂物,凡是区域内的垃圾,都不能落下。
“趁着大清早车还少,得赶紧完成路面的第一次清扫作业,到了早高峰就要转移到背街小巷打扫了。”玉禾田环境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瑞安分公司环卫工人说。
据了解,“一把扫帚”改革后,该公司负责我市锦湖和潘岱街道的环卫保洁工作,并于今年6月1日正式进场,目前,该公司有一线环卫工人约500人。
6月1日,瑞安市城区“一把扫帚”环卫保洁正式进场。为清理历史积存的“马路垃圾场”,江苏咏袁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玉禾田环境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洁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3家中标单位在6个街道与瑞安经济开发区开展为期1个月的“大扫除”。
连续一个月,3家公司利用高压冲洗车、洗扫车配合人员作业,通过水刀、刷盘、吸尘设备等形成“人机结合、日扫夜洗”的高效道路保洁模式,对市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共绿地、沿路沿河、城郊结合部、村庄宅前屋后进行地毯式大扫除,对清理出来的积存垃圾进行分拣筛选,集中清运。一个月来,共清除积存垃圾3750立方米,投入垃圾运输车辆716车次,人员455人次,彻底清除塘根村老人公寓、十八家老人公寓、雅儒菜场对面、西岱中转站、潘岱瑞枫线等马路垃圾场。
“堆积了这么多年的垃圾总算清理了,这里不再是个垃圾场。”看到工人一车一车清运垃圾,塘根村老人公寓住户拍手称好。
环境变化的背后,是瑞安市“几把扫把”变“一把扫把”的成果。
市“一把扫帚”环卫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林小余介绍,以前,路面、绿化带、公园、河道、小广告等保洁项目分别由不同公司承包,不同公司的环卫工作只管自己的工作,出现职能交叉和推诿扯皮的问题,总不能得到彻底、常态清理,经常出现“河里的垃圾捞上来倒在马路上,马路上的垃圾倒入绿化带”等现象,保洁效率低,市民投诉多意见大。
推行“一把扫”制度后,打破原有多家干、多头管的作业体制,破解了“九龙治水”的尴尬,实现了环境卫生“一家管”、全覆盖、无盲区,严格按照市场化作业标准作业,达到了精细化、长效化的要求。
此外,政府部门由原来直接管人、财、物,转变为管作业市场,可集中精力做好环卫规划发展和日常监管工作。通过实施社会公开招投标,签订环卫作业服务合同,明晰双方权责,在监管上完全依据合同条款进行,监管考核结果与作业经费直接挂钩,形成了有力的监督考核机制。
保洁设施“高大上”
清扫面积增加,环卫人员减少
2018年高考期间,市区多个考点附近停着一辆神秘“大炮”车,不断向空中喷洒细雾,为考生营造舒适的环境。这种当时让不少人为之诧异的抑尘车,如今已成了市区街道上的“常客”。
“保洁设施‘高大上’,衬得城市品位也高了。”在万松路一经营户说,过去在路上只看过洒水车和扫地车,现在清扫车、高压冲洗车、护栏清洗车等专业保洁设施多了,扫得也更干净。
在罗阳大道上,记者看到一辆高压冲洗车与一辆洗扫车正在配合作业,高压冲洗车通过高压水枪将路面污渍冲入路牙处,洗扫车紧随其后,通过水刀、刷盘、吸尘设备共同作业,将路面清扫干净。
江苏咏袁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中标市区一标段和马屿镇、曹村镇的“一把扫帚”环卫保洁工作,共投入4500万元配置了国内先进的抑尘车、护栏清洗车、垃圾压缩车、无滴漏垃圾清运车等10余个品种的保洁车,以及多辆丹麦进口的小型清扫车与小型保洁车。
“有了这辆车,清洗小广告就是分分钟的事儿。”该公司车队副队长余苍猛是公路养护车的操作员,他介绍,用人工清洗的方式,1处“牛皮癣”需近20分钟才能彻底洗干净,而该设备可以将水和沙子同时吸入,通过高压高温的方式加以摩擦冲洗,2分钟就可以洗得干干净净。
据统计,全面实施“一把扫帚”后,我市环卫工人约4000人,以主城区为例,原先专业作业车20多辆,如今有319辆,清扫面积增加,工人数量反而减少了20%。
加强设施设备建设,是“一把扫帚”改革成效的重要保障。除了各家保洁公司斥资购入先进环卫设备外,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环卫后场建设力度,生活垃圾焚烧厂于2013年投入运行,渣土平整场地1号地块今年已投入运行,污水处理厂正在改造扩建中,餐厨垃圾处置中心正在建设中……
监管平台智慧化
现场作业情况一“幕”了然
环卫智慧管理云平台监控大厅
“一把扫帚”扫得干不干净,督考手段是关键。
“在全市范围内实行统一保洁标准、统一考核标准、统一监管模式,同时建立两级考核机制,明确奖惩、退出机制。”市“一把扫帚”环卫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市政府对各乡镇(街道、开发区)进行考核,由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整合有关部门精干力量,对城乡环境卫生工作开展督促检查,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度考绩内容;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对承包公司进行考核,依据考核成绩拨付作业经费,对服务质量不佳的予以淘汰。
“数字化”管理,如虎添翼。我市打造覆盖全市的环卫智慧管理云平台,通过环卫工人携带的定位设备和运输车、清扫车等作业车上的监控设备,实现远程实时监管全覆盖。此外,为每个垃圾桶安装二维码芯片,清运车扫码智能“打卡”,工人是否按时清理,让垃圾桶“开口说话”。
在环卫智慧管理云平台监控大厅,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在电脑上点点鼠标,就能随时调取每位工人、每辆作业车的到岗情况、实时位置、清扫轨迹等数据,通过作业车上安装的视频监控,还可以清楚看到扫地车、洒水车作业后的路面效果。
由于工人和作业车辆数量多,为提高监管效率,该平台还设置了超速报警、区域报警和违规报警,把所有人员、车辆和清扫区域等信息录入云平台,只要出现超出时间、超出范围等情况,系统将自动提示预警,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历史轨迹等信息研判和监督。
“路面作业情况怎么样,监控中心的大屏幕上可以一‘幕’了然。”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环卫处工作人员黄一翔介绍,为确保城乡保洁质量,他们将以平台考核和实地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各标段的保洁成效进行全面评估。
考核成绩和作业经费相挂钩,当然不能马虎!各家保洁公司也有自己的管理和激励措施。
穿戴不整齐,作业不规范,没有按时到岗,从当事人到管理人员,逐级扣罚!
“要求各个片区内部开展擂台赛,推选出第一名,根据每个月该片扣罚总额,公司再拨付同等金额,全部奖励给第一名。”江苏咏袁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东升说,该公司采取“轻罚重奖”的方式,营造遵章守纪、争先比优的氛围,从而确保保洁质量。
请多给环卫工人一点人文关怀
4000多名环卫工人,从凌晨4时到晚上11时作业;在城区,1500多位环卫工人要对主要道路实施18小时以上保洁、背街小巷实施16小时以上保洁,这就是“一把扫帚”在瑞安实施之后的工作常态。
亚里士多德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工作在我们身边的环卫工人大都是低收入者、弱势群体,炎炎夏日,他们起早摸黑,让我们的环境更美、生活变好。而作为同样的城市居民,我们也应该给予他们更多善意的关心。近日,几位沈阳媒体人策划了一场“扮成环卫工人去饭店热饭”的街头测试,结果非常赞,随机测试的8家餐馆无一拒绝,人们称之为“一盒凉饭测出城市的温度”。在瑞安这种善意也一直在传递:夏天免费伏茶供应点越来越多,让环卫工人喝上了解暑的暖心茶;给环卫工人免费送早餐活动持续开展……这些看上去是“善小”的行为,最终会汇成城市的“正能量”,促进城市文明进步。
但是,仅仅靠“给予式”的关心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城市更多的宽容,多建立一些环卫工人的休息站,开放一些社区活动场所和公共区域,让环卫工人融入到城市中来;而作为市民的我们也要提高素质,不乱抛垃圾,配合环卫工人的工作,营造互动式的全员保洁氛围。让所有的人可以感受一座城市的温暖,见证一座城市的文明。(黄选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