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联盟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明评论>正文
移风易俗过清明
来源:瑞安文明网发布时间:2017-03-24 09:10:00编辑:李洋洋

  年年过清明,清明即将到。城市乡村的陵园墓地又将涌来潮水般祭扫先人的人流。淸明就为了祭扫,祭扫必等到淸明,哪一年不是这样过来的?然而,翻翻历史,才知道淸明原非专为祭扫而设;看看现在,更觉得祭扫往往失去了本来意义。

  我国自古以农业立国,勤劳智慧的祖先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季节乡替、气候变化对农事的重要影响,便把一年划分为24个节气,每一个节气都反映一定的季节、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情况,并据此安排农事,大得其利。淸明,不过是其中之一。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度,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草木萌发,此时,农民朋友该忙于春耕春种了。正所谓“淸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可以说,一年的希望是从淸明开始的。

  淸明祭扫是后来的事,这又和前二日的寒食有关。寒食禁烟,不得做饭,家家都要提前做出三天的大麦粥、杏仁酪等食品以便凉吃。被冬天束缚了很久的人们,无不想趁着春耕春种大忙到来之前这点难得的空闲时间,投身到大自然中,去看一看淸彻明朗的天空,去踏一踏草木萌发的大地;而孩子们,往往还要帯上风筝,到广阔的原野上放一放。所以,淸明祭扫和踏青紧密相连,密不可分,而且,祭扫也不是哭哭啼啼的追念先人,还希望他们保佑后辈儿孙一年好运,丰衣足食。

  再后来,淸明又增添了“栽杨柳”和“荡秋千”两项内容。“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淸明”。据说,这天头戴杨柳圈可以免遭虿毒,所以,踏青祭扫的人们往往互相代劳,以示关心。而“稚子就花粘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大概标志着户外运动从此开始吧。

  看来,古人的淸明,并不以磕头、烧纸、眼泪、鼻涕合成,它的内容丰富多彩;它不仅回忆过去,更寄希望于将来;它不是为孝子贤孙们提供一个“卖孝”的机会,而是让人们在追念先人的同时,去拥抱大自然;它不仅仅是对死者的祭奠,更是对生者的关怀。

  从什么时候起,淸明单调得只剩了祭扫这一项内容,不知道又从什么时候起,祭扫失去了本来的意义。但是,从当今的某些作法来看,淸明是既不“淸”又不“明”的。近一个时期以来,确实存在“清明节”祭祖民俗活动中,部分地方出现了有悖于中央文明关于在全国城乡开展移风易俗、提倡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的文件精神, 社会上出现了各种歪风邪气, 污染了社会环境与自然生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有些地方陵园墓地外那排成长龙的各种汽车,清明成了公车私用、显示权力的大展览!有些灵前的供品,丰盛了更丰盛,高级了更高级;焚烧的纸钱,由假铜钱到假人民币,由假人民币又到假美元。清明,完全演绎成了比阔比富的赛场,充满铜臭,而某些假孝子们,不费一滴眼泪,便在浓浓黑烟中熏成了问心无愧、傲视旁人的“孝廉”!本来是对先人纯洁的哀思,却掺杂了那么多人世间的渲嚣和浮躁;本来是让人身体和心灵在澄明的天地间得以舒展,却人为地找了那么多“累”。这不是聪慧的古人对淸明的理想,也不是理性的现代人应有的举动。

  近年来, 针对城乡中出现各种祭祖迷信活动、铺张浪费等不文明行为, 根据全国农村精神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精神,按照中央文明办《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工作的方案》文件要求,温州文明办决定,在全市城乡集中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切实推进乡风文明,引导广大群众养成勤俭节约、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不断提升城乡社会文明。制订出一系列的实施方案,效果显著,得到了广大城乡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通过“爱惜生命、顺应自然、凝聚孝心、厚养薄葬、文明祭祖”为主要内容的殡葬先进文化,倡导生态文明,绿色环保的丧葬祭祖新风,在社会树立文明、节俭、平安、依法的新型丧葬祭祖观。通过这些宣传活动,去年温州市各地出现了文明悼念的新景象, 人们在遥寄哀思的时候,或撷一束鲜花献给故人,或在坟地旁种下几棵树,或为故人献上一曲他生前最爱听的音乐……这些都不失为文明之举,既庄重节俭,又有益于身心健康,且保护了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祭扫也是一面镜子,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家庭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但愿人们移风易俗过清明,还清明节既“清”且“明”吧!(孙德胜)

© 2015-2022 瑞安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浙ICP备第030140号
网络技术支持:温州网66wz.com